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赵美彤 > 胡苏平到霍州煤电霍东工业园区调研 正文

胡苏平到霍州煤电霍东工业园区调研

[赵美彤] 时间:2025-04-05 03:14:21 来源:草率收兵网 作者:教练乐团 点击:178次

奥地利《经济报》报道,由于奥政府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政策时有变化,消费者不确定心理加强,影响企业作长期发展规划

尽管部分风险投资以失败而告终(如Solyndra),但是大部分还活着,并且可能会做得很好。随着Solyndra崩盘、EvergreenSolar和SpectraWatt破产,加之MAC全球太阳能指数下滑65%,2011年对太阳能光伏业来说是个歉收年。

胡苏平到霍州煤电霍东工业园区调研

然而,正如其所写:MAC全球太阳能指数依然保持下行趋势,尽管这种下滑有所收窄。很明显,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国家拉动工业政策,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今年年初,AxiomCapitalManagement太阳能分析师GordonJohnson修改了其对太阳能14个月看空的立场。第二重力量:过去数年间大量的资金流向新一代太阳能技术风险投资。太阳能消费者显然收益,而太阳能公司却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疼痛。

很多领先的欧洲太阳能光伏市场,如德国、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已经大幅削减上网电价补贴,使得任何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发电价格保持高位。不久前,中国还扮演着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但是今天的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所占市场比重已达到50%。没有利润分配的基础就没有整合去年,当很多光伏企业老板都不知所措时,沈福鑫给出了一个浙江光伏企业的自救方案,那就是抱团发展。

另一方面希望可以整合小企业各自的成本优势,使整体成本降低。作为佐证,在美国上市的尚德、晶澳、中电光伏、赛维LDK等光伏企业,在二季度业务均出现亏损。协成硅业原本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全部项目,不曾想全部投资尚未完成,公司在第4年便走到了尽头。赛维内部员工的等级制度从下而上依次是:员工-班长-值班主任-副主管。

第二批也将在近几日内启动,具体方案不详。这这只不过是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门槛之后,国内多晶硅企业面临的又一次大洗牌。

胡苏平到霍州煤电霍东工业园区调研

10月28日有消息报道昱辉阳光将整合20家开化当地的中小光伏企业,并成立了开化昱辉公司,由昱辉阳光控股,20家小企业参股,通过输出管理经验,实际上是让中小企业做昱辉的代工。在度过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世界光伏市场疾速成长,世界两大光伏安装大国德国、意大利的安装量均有翻倍成长,市场规模达到约600亿美元,促使大量投资涌向光伏行业。大批企业进入这一行业,以浙江为例,2011年9月份浙江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左右,其中有110家左右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且规模在100MW以下。第一批裁员从4月8日开始,主要针对新余总厂的硅片事业部。

中小企业的产品多集中于进入门槛较低光伏组件领域,技术含量低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大量企业的涌入造成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受限。而如果在赛维工作满2年,所在车间岗位饱和,也将安排在家待岗。当时昱辉阳光负责人还表示:目前光伏产业多面临的低谷期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低谷,而是将持续下去,中小企业即使不生产而采取停产战略,也没有可能维持太久,因为预计不到市场的复兴会在什么时候。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身陷困局的多晶硅企业不单单是协成硅业一家。

多位赛维员工分别对外证实,赛维此次裁员分为两批。顿时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引发广泛关注。

胡苏平到霍州煤电霍东工业园区调研

重新洗牌的大环境下,优化整合将是中小企业的未来方向。赛维董事长助理李龙吉告诉记者,赛维目前共有2.5万名员工。

大公司的发展对整个行业具有标杆作用,赛维若能成功转型对于整个光伏行业无疑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2011年的光伏行业竞争尤其是价格战非常惨烈,组件价格下跌40%至50%。许多小型的项目,中盛光电也集中精力去做,力图在客户群中树立良好的口碑。震荡中的光伏产业中盛光电营销中心总监郭振海告诉记者,光伏产业是一个靠投资驱动的产业,目前也是一个长期依靠政府补贴生存的行业。2012中盛光电全球产品路演,我们展示最新的产品与技术成果、为客户定制的领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等,让客户看到中盛为他们创新的决心和实际行动。中盛光电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光伏产业链的下游,不断拓展系统集成业务,并以此来驱动公司整体业务的发展。

所以中盛光电在一开始就十分注重质量管理。我们坚持为客户创新,以创新文化作为公司的内在增长动力,以创新模式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以创新技术引领公司未来发展。

中盛光电是一家具有前瞻性的果敢企业。中国医药城光伏示范项目创新作为中盛光电的核心价值观,已经融入到公司经营管理、市场开发等诸多领域。

这就导致了许多商业模式单一的上游企业会大起大落,产能的快速扩张,往往带来的是产品的大量积压和利润的大幅下降。打国际市场小项目都不放弃中盛光电是中国首家在海外提供太阳能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公司,也是首家在海外做EPC(工程总承包)和光伏电站的中国企业。

2011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光伏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为整个光伏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德国、意大利等传统市场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创新需要去不断尝试,创新不能脱离客户,中盛光电坚持以客户价值为中心进行创新。不跟风建自己的商业模式与纯组件产品供应商不同,中盛光电为全球客户提供的是一站式的光伏解决方案。郭振海告诉记者,中盛不想沦为依靠价格抢占市场的搅局者,而希望通过领先的技术和贴心的客户服务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郭振海举例说:打个比方说,国内一家企业在澳洲做的一个项目,如果出现问题,很可能明天就会有德国、西班牙或者英国的客户知道。事实上,在海内外许多光伏电站项目(如2011年并网发电的5兆瓦德国BoerdeWest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中盛光电都同时身兼工程总承包商和组件供应商两种角色。

郭振海认为,整个光伏行业的市场总需求量仍将继续增加,而竞争形势也将更加剧烈。未来,随着光伏补贴的下降及光伏产品利润的逐渐降低,光伏暴利时代即将成为历史。

自2008年以来,原生多晶硅价格开始出现类似于过山车一样的走势。多年来,中盛光电借助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在巩固德国、意大利、法国等传统光伏市场的同时,将一站式太阳能电力解决方案的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积极拓展英国、东北欧、澳大利亚、美国和泛亚太区的新兴市场,从而避免了对德意法等传统市场的过度依赖,保证公司在光伏行业波动的时期,仍然可以获得持续的盈利和稳健的发展。

在光伏的产业链条上,中国光伏业界都存在着一体化与专业化两种商业路径。谈到创新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郭振海表示:创新是中盛发展的动力所在。2011年,中盛光电的组件已占英国7%的市场份额;近日,中盛光电成为英国光伏协会(BritishPhotovoltaicAssociation,简称BPVA)正式会员,这也是英国光伏市场和行业对中盛的认可。郭振海说,中盛光电形成了以光伏电站服务业务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补贴下调,上游原材料和产品的供过于求,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无疑让中国的光伏企业面临发展危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内光伏领域将涌现更多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光伏企业。

据介绍,由于整个光伏产业的客户圈子相对较小,因此一家企业的口碑在客户群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现在,中盛光电能做到就是,只要你有块地或者一个屋顶交给我们,我们能将从电站开发、设计、融资到建成并网发电的全部环节都做好,兑现给客户的承诺交钥匙工程,郭振海说道,我们现在正在积极开发英国、澳洲等新兴市场的大型电站项目,有了这么多年在欧洲市场开发电站的经验和案例,我们的客户都十分放心将项目交给中盛光电。

曾经,硅料的价格一度高达450美元每公斤,也一度低至25美元每公斤。前两年,对光伏垂直一体化,业界曾寄予厚望,认为是大势所趋;2011年以来,垂直一体化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责任编辑:丹尼尔贝丁菲尔德)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